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唐肃宗李亨册封回纥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改封为英武可汗。
紧接着,李亨又决定将幼女宁国公主嫁给英武可汗,作为和亲的一部分,亲自将公主送往咸阳,准备送她前往回纥。这一决定对于李亨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情感考验。父女即将分别,心头的痛苦让李亨几乎难以承受,尤其是想到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宁国公主在临别时,眼中满是泪水,强忍悲痛,对父亲说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恨!”这是她为了大局、为了国家的未来所作出的决然选择。
李亨听到女儿这番话,内心的痛楚无以言表。他本不愿意将女儿送往回纥,但作为帝王,他也深知国家需要这个政治联姻的支持,尤其是在安史之乱的严峻时刻。李亨的眼泪无声流下,表面上的坚强,掩盖不住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展开剩余78%许多人可能会觉得,作为帝王的李亨,本可以选择让宗室中的其他女子去和亲,毕竟唐朝早期的和亲往往是由宗室女子或大臣的女儿担任,最著名的便是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唐朝的历史上,已有十一位公主以和亲的方式与外国联姻,其中并非皇帝亲生女儿,而是宗室的女儿。然而,这一次与回纥的和亲,却与往常大有不同。
在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之前,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免松赞干布攻打松州,不惜派出五万大军与吐蕃作战,最终击败了吐蕃大军,迫使松赞干布不得不送上金银珠宝以示谢罪,才答应将宗室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而宁国公主的和亲背景却完全不同,唐朝此时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李亨为了稳定政权,不得不向回纥寻求军事援助,从而达成了这桩政治婚姻。
其实,在宁国公主和亲之前,李亨已经借过回纥的援兵一次。当时,他通过宗室大臣李承寀的婚姻关系,请求回纥派兵相助。李承寀娶了英武可汗的女儿毗伽公主,因此得以借兵。然而,李亨此次再度陷入困境时,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得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宁国公主送往回纥,以换取他们的援军。
宁国公主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她被送往回纥之前,已经经历了两次婚姻。宁国公主的初婚对象是郑巽,但婚后不久,郑巽便去世,使得年纪轻轻的她成了寡妇。虽然唐朝并未像后来的社会那样严格要求妇女的贞洁,宁国公主很快便再婚了,第二任丈夫是薛康衡。然而,不幸的是,薛康衡也在不久后去世,使得宁国公主再次成为寡妇。当安史之乱爆发时,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李隆基决定带着一部分人向蜀地撤退,宁国公主在撤退队伍中,也担负起了照顾自己姐姐的责任。
和政公主为照顾新寡的姐姐宁国公主,甚至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丢下,让他们独自走路,而让宁国公主乘坐丈夫的马,自己则选择步行。一路上,和政公主不离不弃,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首先考虑的都是宁国公主。她的坚持和照顾为宁国公主的生命保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宁国公主也没有辜负自己作为公主的责任,积极参与了蜀地的平叛工作。
然而,当李亨向回纥借兵时,宁国公主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她的和亲使命来临了。尽管内心极为不愿,宁国公主深知作为公主,她的责任重于个人的情感。她忍住痛苦,站在父亲面前,依然对李亨说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她早已为自己无法回归故乡的命运做好了准备。
当宁国公主抵达回纥的牙帐,英武可汗正坐在床榻上,严阵以待。册封使者李瑀和副使鲜于叔明被安排在帐外。李瑀没有行礼,英武可汗显得有些傲慢,说道:“我与天可汗两国之君,君臣有礼,何得不拜?”李瑀回应道:“唐朝和亲,历来是由宗室女子担任,今日天子特将亲生女儿许配给可汗,何得如此傲慢!”英武可汗听后,终于改变态度,起身接受册封,并于第二天立宁国公主为可敦。
此后,回纥派兵援助大唐平定叛乱,宁国公主的第一项使命完成。然而,和亲公主的命运注定无法回到故乡。她早已准备好在回纥度过余生,然而,命运的转折很快就到来。
759年四月,英武可汗在征服萨彦岭部族后的庆祝会上突然去世,宁国公主再次成为寡妇。回纥人随即推立英武可汗的小儿子登里可汗继位,而对于宁国公主这个曾经的可敦,回纥人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要求——让她为英武可汗殉葬。
宁国公主坚决反对,她回答道:“我们中国的法,丈夫死后,妻子应守丧三年。你们回纥娶中国女子,必定是看中了我们中国的礼法。如果按照你们的规矩,为什么还要不远千里将女子带到回纥?”她的回应彰显了她作为唐朝公主的自尊与坚定。
然而,回纥人并未因此罢休,宁国公主最后选择了自剺面。剺面是匈奴、回纥等民族在大丧之时的传统,意味着极大的悲伤和痛苦。尽管毁容对一个女子来说意味着极大的羞辱,宁国公主宁愿毁容,也不愿为回纥的可汗殉葬。这一举动让回纥人感到震惊,最终,他们决定因宁国公主未能为可汗生育子嗣,而允许她回到唐朝。
当宁国公主终于回到长安时,李亨下诏迎接她回国,百官在明凤门外恭迎宁国公主归来,长安的街道上,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感动。
发布于:天津市股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