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著名诗人陈基,写过一首诗《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功名利禄皆淡泊,悠哉游哉自逍遥。”写其引避吴中时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所谓“两袖清风”,即以两袖迎风飘动的样子,状写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
明代民族英雄、著名诗人于谦写过一首诗《入京》,其中的“清风两袖”一语,就是化用了陈基的“两袖清风”,但意义已相去甚远,境界也高下立分:“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地方官员进城奏议时,都要带很多当地的土特产作为打通关节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于谦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为官清廉,任山西巡抚期间,每次进京都是两手空空。《入京》一诗就是为了回答别人的质疑而写的,意思是,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搜刮走了,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祸殃。我进京时之所以两手空空,是为了避免老百姓说长道短。
古人衣袖非常宽大,许多随身的物品都放在袖筒之中。于谦所谓“清风两袖”是指,两个袖筒里除了清风,再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表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抵制贿赂歪风。陈基抒写的是小情小调,于谦抒写的则是大义大节。后人遂以“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正廉洁,一尘不染。
官当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老百姓的评判也最权威。于谦之所以不贿赂上级官员,就是因为相信这一点。他不怕别人给他穿小鞋,甚至不怕丢官,但他怕老百姓在他后面说三道四、说长道短。一名官员,只要把老百姓放在眼里,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只要意识到老百姓一直盯着自己,就会时时有所惊惧,处处有所警醒。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此之谓也。
发布于:北京市股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