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为人和善,说话总是细言慢语,平时别人开她玩笑也不恼怒。就是这样一位温柔的妈妈,却曾经“霸气”地替受委屈的我伸张正义。
小时候,我经常和同岁的娟一起玩耍。我们两家就隔着一条巷子。记得那次,我照例去找她。站在离她家两米开外的地方,我大声地喊着:“娟儿,娟儿,我来啦!”没想到,下一秒她就站在了门口,两手叉腰,怒目圆睁,厉声说道:“你再也不要来我家了,我以后不会和你玩了!”
我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呀?我们昨天不是还玩得好好的吗?”娟儿瞥了我一眼,说:“我爸爸给我买的新手表不见了。”忽而她用一根手指指向我,说道:“昨天就你一个人来过我家,一定是你偷走了它。我不和小偷做朋友!”
听娟儿这么说,我急忙摆手:“不是我,我没有拿。我不是小偷!昨天我们一直在一起,你有看到我拿吗?真的不是我,我没有拿。我不是小偷!”可娟儿连看都不看我,只是嘟囔着嘴,把着门,认定是我拿走了她的表。最后我哭着回了家。
妈妈正在做饭。我没有跟她打招呼,径直回了自己屋,将满肚子的委屈和不甘写进了日记。日记的最后一句我是这么写的:“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不知什么时候,妈妈悄悄站到了我的身后。或许是察觉到不对劲,又或许是看到我哭红的双眼,她担心地问:“发生什么事了?”
我哽咽着,不想回忆刚才的事。妈妈看到了我的日记本,问:“我可以看吗?”得到我的允许后,妈妈快速地拿起日记本。她一字一句地看完后,严肃地我问我:“茜茜,老实告诉妈妈,你有没有拿娟儿的表?”
“没有,我真的没有拿,我连她的表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直视着妈妈的眼睛,坚定地说。
“去哪儿?”
“去她家,我们去说清楚。”
我心里一震。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妈妈就拉起我的手,朝娟儿家走去。
到了娟儿家,我和娟儿都有些不自在,站在一旁谁也不说话。正好娟儿的爸爸也在,只听妈妈跟他说:“娟儿爸,正好你在,我和你说个事。”
妈妈义正辞严地将事情经过讲出来,还说:“我相信我的孩子,她不会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而且她也说了,连那表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你们没有证据,不能乱冤枉人,也不能对外说是我孩子拿了你们的东西。这对她是侮辱,也是伤害!”
娟儿爸爸听了妈妈的一通诉说之后,端着茶杯笑眯眯地说:“多大点儿事呀,不就是一块表吗?回头我再给娟儿买块新的就是了。”
妈妈急了,站起身来,双手握拳说道:“这不只是一块表的问题,这关乎我孩子的清誉。她说了她没有拿,你们不能随便给她扣帽子!”
当时的我刚上三年级,出事后我没想过告诉家长,更没想过去娟儿家“伸张正义”。因为害怕,因为胆怯,担心别人不相信自己,所以只敢在日记里发泄一下。但是,妈妈那样做了。我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待人随和、温柔如水的妈妈,会表现得那么“霸气”。那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孩子受委屈、被冤枉的样子,是一副势必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的样子。我被震撼到了。
这之后的一周里,我不再去找娟儿玩耍,生活瞬间单调了很多。即使我们同在一个班,也已经好多天没说过话,我们似乎就这样“决裂”了。
然而,两周后的一天,娟儿不请自来。她站在我家门口,手里还拎着一大袋子苹果。她悄悄地瞄了我一眼,又赶紧低下头,沉默了两分钟才缓缓开口:“茜茜,对不起。我的表找到了,是我错怪了你,我应该相信你。你能原谅我吗?我还想和你一起玩。”看着她满脸的诚意,我们握手言和。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她只是微笑着说了句:“误会解开就好”。
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但我心里始终记着这件事,记着妈妈为我“讨公道”的情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妈妈,也让我明白有些事可以不计较,但有些事必须“较真儿”——当自己的人格不被尊重时,一定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股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