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忠诚报国。他坚决主张抵抗金国政权,以期收复北宋的沦陷领土。他的精忠报国精神,自八百多年前至今,一直被广泛传颂。这种精神,时至今日,仍旧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唤起内心的激情。
秦桧,南宋一朝的奸佞之臣,属主和投降势力,力主向金国割地求和,称臣纳贡。他竭力协助宋高宗赵构陷害忠良岳飞,直至其命丧黄泉,同时打压以岳飞、韩世忠等为首的主战派将领。作为中国历史上奸臣的典型,秦桧的名字至今仍让人咬牙切齿,岳飞庙前秦桧的跪像屡遭破坏,这一现象从古至今都反映了民间对他的深仇大恨。
岳飞,一位忠诚的将领,秦桧,一名卖国求荣的奸臣,他们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奸臣,然而,他们的后代却走上了相同道路,都成为了誓死效忠国家的忠臣。在南宋时期,秦桧的后代甚至与岳飞的后代携手抵抗金军。到了清朝,岳飞的后代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为现代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接下来,我们将讲述岳飞和秦桧后代精忠报国的感人故事。
展开剩余92%秦桧的曾孙为了洗刷先人的耻辱抗金牺牲
宋宁宗嘉定十年,即1217年,金宣宗完颜珣派遣太子完颜守绪领军围攻南宋蕲州,今湖北黄冈蕲春县蕲州镇。面对此危急形势,宋宁宗紧急召集众位大臣商讨对策,以决定派何人驻守蕲州。老将赵放向宋宁宗力荐秦钜,然而,他的提议却立刻遭到了其他朝臣的反对。反对者们的理由相当直接,即秦钜出身不佳。
秦钜恰是那曾陷害岳飞,导致其丧命的奸臣秦桧的直系后代,秦桧生前未能有子嗣,便收了妻子王氏的侄儿为继子,即养子秦熺。秦钜则是秦熺的子孙,依照法律和礼制,他自然成为了秦桧的曾孙。
那些反对起用秦钜的朝臣们,他们的理由十分直接,因为昔日秦桧曾因求和而卖国,又有谁能担保秦钜这位曾孙不会步其祖辈后尘?若秦钜将蕲州拱手相让,向金国投降,那么湖北岂不是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军事堡垒?
然而,老将赵放仍旧坚决地任用秦钜。在他看来,秦桧自有其秦桧的特点,秦钜也有秦钜的个性,各人有各人的志向,不能仅凭先人的成就来评价其后代。赵放坚信秦钜对国家忠诚,文武兼备,实乃一位值得信赖的杰出将领。
宋宁宗最终选择了折中之道,并未将蕲州全权托付于秦钜,反倒是授予他蕲州通判一职,并兼管城防事务。然而,秦钜的行动必须受到知府李城之的严格约束。换言之,尽管宋宁宗委以秦钜守卫蕲州的重任,同时亦安排了专人对他进行监督。
秦钜携家眷抵达蕲州,正式就任后,他立刻与知府李城之展开城防事务的深入讨论,并着手组织蕲州的三千守兵进行城防工事的建设以及守城武器装备的制造。同时,秦钜本人更是亲临一线,不分昼夜地巡查城防,展现出了极其严谨和负责的态度,始终未曾懈怠。金国如预期般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枣阳与襄阳地区战事频传,每日都有战报纷至沓来。眼见金国雄师即将逼近蕲州,秦钜的工作愈发地细致周密。
某晚,秦钜家中突现一位神秘来客。此人向秦钜透露身份,称自己是金国太子完颜守绪的使者。他期望秦钜能效法其祖秦桧,认清形势,成为明智之士,献出蕲州,以换取自己终身的荣华富贵。
金国使者在现场向秦钜交付了一万两的银两,秦钜随即将银票撕碎,随即将金国使者驱逐出蕲州城,同时声明他决心与金人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金国使者被驱逐之后,不久便有金国的主力部队抵达蕲州城下。在这紧急关头,秦钜进行了最后的战前鼓舞,一场激战随即拉开帷幕。尽管在一天的激烈交战中,秦钜指挥的宋军成功击退了金军多次的攻城尝试,但守军亦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与此同时,金国的大军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实力。
因为敌我兵力悬殊,秦钜便决定动员城内居民共同参与守城。正当他呼吁民众保卫家园之际,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人物,秦钜定睛一看,此人竟然是前日来访的金国使者,他不禁感到十分惊讶。此刻,这位金国使者的真实身份终于揭晓,他竟是岳飞之孙岳通的直系后代。岳飞蒙冤被杀,直至宋孝宗时期方得昭雪。岳飞的第四子岳震与第五子岳霆,均不愿投身朝堂,选择隐退江湖,定居于蕲州管辖下的黄梅县。岳通便是岳震的子孙。
昔日,朝廷委派秦桧之裔秦钜掌管蕲州城防,岳氏子孙闻讯后心生忧虑,深怕秦钜步其后尘,效仿先祖卖国求荣。于是,岳通乔装成金国使者,试图考验秦钜。若秦钜未能通过考验,岳通便计划运用岳家枪法将其除去。直至秦钜展现出坚定的立场,岳家后人方才安心。
秦钜在此时呼吁城内百姓共同保卫蕲州,恰逢岳家子孙亦纷纷挺身而出,坚定地支持秦钜,更有岳家子孙率先投身守城队伍。如此,在岳飞离世75年之后,秦氏与岳氏子孙携手抗金的一幕竟真实上演。
尽管蕲州城内军民齐心协力,然而面对金军强大的数十倍兵力,蕲州军民奋力抵抗了三天,但最终还是未能守住城池,被金军攻陷。在战斗的最后关头,秦钜下令保护岳家后人安全撤退,而他本人则坚定地表示,作为蕲州的守城将领,他愿意与城池共存亡。
岳家后人得以在秦钜的庇护下,多数人安全撤离了蕲州,岳震与岳霆这对兄弟的岳飞后裔因此得以留存。然而,秦钜在巷战中失利后,坚决拒绝撤退,带着家人在家中点燃火焰,以身殉国,享年39岁。蕲州知府李城之在听闻秦钜自焚的消息后,立刻拔剑自尽。李城之的儿子李士允在巷战中英勇奋战,最终壮烈牺牲。李城之的家人也全部选择投河自尽。
秦钜以全家人的生命为代价,竭尽全力抹去秦桧留下的耻辱印记,他与岳飞同仇敌忾,英勇奋战至最后一刻,誓死不降。
岳飞的后人在清朝精忠报国,还与秦桧的后人同朝为官
岳飞的后代在南宋灭亡后逐渐衰落,他们的子孙大多失去了官职,成为了普通百姓。到了明朝,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岳霖的后代加入了军队,成为了庄浪卫的一员(今属甘肃兰州),这标志着岳飞的后代在明清时期的军界重新崭露头角。
清朝初期,岳飞的二十世孙岳升龙在政坛崭露头角。他起初参与了平息三藩之乱的行动,后来又随清圣祖康熙帝三次亲自率军出征,对抗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凭借军功,岳升龙官至四川提督,并兼任议政大臣,一时间官职显赫,位极人臣。岳升龙虽非最璀璨的明星,但最璀璨的明星非岳升龙之子莫属,即岳飞的第二十一世孙岳钟琪。在康熙帝晚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再次侵犯我国边境,而岳钟琪则率领军队屡次击退侵犯边境的准噶尔骑兵。
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率军对西藏拉萨发动突袭,残忍地杀害了清朝所支持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同时还将西藏的两大活佛拘禁。这一行径激怒了康熙皇帝,他随即派遣第十四子胤禵担任抚远大将军,率领军队前往平息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
岳钟琪身为副将,随胤禵远赴西藏,投身于驱逐准部和保卫藏地的战斗。在这场激战中,岳钟琪屡次向胤禵献上精妙的战略良策,因而深得胤禵的青睐,并被胤禵举荐担任四川提督一职。
康熙帝之子,清世宗雍正帝登基后,策妄阿拉布坦恰逢胤禵的猛烈攻势,被迫退守新疆伊犁,不敢露面。雍正帝与胤禵虽为同母所生,却为皇位之争夺者。雍正帝忧虑胤禵在前线掌握军权,对自己构成威胁,遂以康熙帝丧事为由,召回胤禵。与此同时,策妄阿拉布坦亦在青海煽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起兵反清。雍正帝在召回胤禵之后,又遭遇了青海地区的叛乱。面对紧急关头,雍正帝果断起用川陕总督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接替胤禵执掌前线的军权。与此同时,他还任命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与年羹尧并肩作战,共同平息青海的叛乱。
岳钟琪提议年羹尧采用迅速的战术,亲自率领清军加快步伐,而年羹尧则负责殿后,趁着罗卜藏丹津尚未稳固立足之地,迅猛出击,一举击溃了罗卜藏丹津的主力部队。岳钟琪的战术得到了年羹尧的赞同,他果然迅速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消灭了罗卜藏丹津的主力部队。
岳钟琪与年羹尧携手合作,仅耗时三个月便成功平息了青海蒙古的叛乱。这一卓越成就使得雍正帝对岳钟琪大加赞赏,遂将其晋升为三等威信公。
雍正皇帝鉴于年羹尧因自视甚高、傲慢无礼而遭到赐死,遂决定让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一职,全权负责四川、陕西、甘肃以及部分青海地区的军政事务。
川陕总督一职在清朝时期肩负边境防御重任,故而成为至关重要的官位。通常,担任此职者多为旗人,即满洲贵族,即便是年羹尧,虽为八旗汉军出身,亦具备旗人身份。然而,岳钟琪并非旗人,他仅是汉民出身。因此,雍正皇帝欲任命岳钟琪为川陕总督的念头,遭到了满洲贵族的普遍抵制。满洲贵族向雍正提出的理由相当直接,岳钟琪并非旗人身份,而且还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子孙。岳飞昔日所击败的金国,正是满洲女真人的先祖。若让岳飞的后代来守护女真人的边境,岂不是会让世人耻笑满洲贵族无人可用。
雍正特地派遣与岳钟琪交情颇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进行交谈,要求胤祥在对话中巧妙地提出岳钟琪主动请求加入八旗,取得旗人身份的建议,如此一来,岳钟琪便无需承受满洲贵族的猜疑与诽谤。
岳钟琪继承了岳飞忠诚报国的传统,他深知身为军人的使命是守护家园,捍卫国家。他的效忠对象是国家而非个别皇帝。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位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军人。因此,他并不希望通过加入旗籍来展示自己的忠诚。
岳钟琪最终拒绝了胤祥的暗示,他没有选择加入满清八旗。尽管如此,雍正帝和胤祥依然坚决反对众人的意见,坚持要任命岳钟琪为川陕总督。在经过一番努力后,胤祥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岳钟琪担保,这才终于说动了满洲贵族。最终,岳钟琪得以顺利出任川陕总督。
岳钟琪执掌清朝西北军政大权后,众多汉人将他视为岳飞的后裔,坚信他应当继承祖先遗志,起兵反抗清朝,驱逐满族,恢复汉人江山。然而,时代背景已变,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和大融合趋势难以阻挡。岳钟琪对精忠报国的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军人的职责在于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抵御外来侵略,而非因满汉之别引发无谓的战争。
那些煽动岳钟琪背叛的分子,均被他交付给了雍正皇帝处置,其中最为知名者,莫过于……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一起名为曾静案的事件。当时,一位名叫曾静的儒生,撰写了一封旨在激励岳钟琪效仿其祖先岳飞抵抗金人英勇事迹的劝诫信,随后,他派遣了自己的学生张熙将此信递交给岳钟琪。
岳钟琪并未动摇,他假装赞同,并邀请曾静一同前往成都商讨,借此机会将曾静与张熙师徒二人诱捕,随后立刻将他们交付给雍正处理。尽管岳钟琪屡次澄清自己并无背叛清朝的意图,然而频繁有人借他岳飞后人的身份挑唆他造反,时间一长,这对他仕途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他的官职始终未能得到提升,满洲权贵对他的信任逐渐减少,雍正帝也开始对他产生了猜疑。
在雍正七年,即1729年,准噶尔部新任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之子噶尔丹策零,再次对清朝边境进行侵扰。面对此情势,雍正帝任命黑龙江将军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指挥满洲八旗军,从北路对噶尔丹策零发起讨伐。同时,雍正帝又任命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领绿营汉军与西北八旗军,从西路对噶尔丹策零展开进攻。
傅尔丹因轻敌冒进,在和通泊之战中遭受惨败,全军覆没。紧接着,岳钟琪孤军奋战,却仍不敌噶尔丹策零,最终败下阵来。
岳钟琪此举激怒了雍正,导致他被剥夺了大将军的职位,并被押送回京接受审判。满洲的贵族们纷纷建议雍正借此机会处决岳钟琪,幸好雍正思及岳钟琪往昔的功勋,最终没有将他处死,而是将死刑改为了监候斩刑。
自雍正之子,即清高宗乾隆皇帝登基起,方始对岳钟琪予以赦免。此后,岳钟琪辅佐乾隆成功平息了首次大小金川的叛乱、西藏的叛乱,以及重庆地区的农民起义。岳钟琪对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成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岳钟琪身为岳飞之裔,在乾隆年间,竟与秦桧的子孙同在朝堂之上共事。乾隆十七年(1752年),秦桧的子孙秦大士在皇太后万寿恩科中高中状元。面试于殿前时,乾隆皇帝曾向他求证是否确为秦桧的后代,秦大士却回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意在告知乾隆皇帝,这些往事已然过去,无需过多追究。乾隆非常满意秦大士的回答,于是选取他入翰林院修撰国史。
秦大士并非秦桧的直接子孙,而是秦桧的二哥秦梓的后裔,他曾于岳飞庙内秦桧跪像前留下了自己的题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钟琪与秦大士虽同在朝为官,但彼此间并无太多联系,一为文臣,一为武将,分别任职于朝廷与地方。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不幸离世,享年68岁。https://Zhuanlan.zhihu.com/p/1952726092482876778
乾隆闻悉岳钟琪仙逝的消息,悲痛不已,遂亲自挥毫泼墨,为岳钟琪创作了一首哀悼之诗。在诗中,乾隆将岳钟琪尊称为“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这意味着在康、雍、乾三朝的武将中,岳钟琪的功绩最为卓著,这一点正是乾隆皇帝对他给予的最高评价和充分认可。
岳钟琪继承了岳飞忠诚报国的精神,在清朝统治时期,他为我国西北地区作出了卓越的军事贡献。使得青海的72.23万平方公里和西藏的122.84万平方公里均完整地纳入我国版图,这不仅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还为现代中国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岳钟琪对国家版图的贡献,正是对精忠报国精神最深刻的体现。
写在最后
谁能料到,岳飞与秦桧,一忠一奸,他们的子孙却走上了相同道路,最终都成为了精忠报国、备受后世敬仰的英雄。
历史总是充满趣味,秦桧的奸诈使得他的子孙后代都不愿承认他是自己的祖先,为了洗清秦桧留下的家族污点,他们选择了继承岳飞的忠诚爱国品质。
岳飞的后裔岳钟琪,历经二十余代人的传承,依然坚守着岳飞的忠诚报国理念。他曾相继效力于胤禵、年羹尧等将领,投身于军事行动,然而,他却未曾卷入胤禵、年羹尧的党派纷争。岳钟琪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岳飞的忠诚报国精神。军人的天职,便是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抵御外来侵略者。若能履行这些职责,便是真正的忠诚报国。
发布于:江苏省股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