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总理的中南海办公室里,每天的工作安排都会被精确记录在台历上。然而,1969年10月20日至1970年2月这段时间的台历却留下了一片空白。这段空白的背后,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紧张、最为危险的时刻。
当时,苏联已经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一场新的大战似乎随时会爆发。然而,最终这场战争并没有发生。为何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战争最终变成了虚惊一场?苏联又究竟在担心什么?
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
从1959年起,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双方因边界问题屡次发生争执,边界上的模糊地带成了不断冲突的导火索。1968年1月5日,苏联军队的装甲车撞上了中国边民,导致4名中国边民死亡,这成为双方矛盾的第一起严重流血事件。紧接着,苏军又在12月27日殴打了中国边防巡逻人员。1969年初,冲突继续加剧,1月和2月间相继发生多起冲突。
展开剩余84%3月2日,中苏两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爆发了首次武装冲突,15日的第二次冲突规模更大,双方甚至动用了重武器。这就是历史上震动一时的“珍宝岛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国高层对此高度关注。毛泽东从3月5日起就警告全国,必须准备好战争,因为中苏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风险非常高。尽管如此,毛泽东等领导人并不打算扩大冲突,珍宝岛之战只是想给苏联一些警告,要求其停止挑衅。
然而,苏联却被这场小规模冲突吓得不轻。中国军队虽然在兵力、技术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但却成功地击败了苏军。这一战让苏联军队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正在印度访问,而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则在匈牙利。正因如此,苏军前线的救援请求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导致前线指挥官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战死。
战争失败后,苏联开始担心中国会发动大规模进攻,甚至有些军人开始呼吁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措施。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则认为,应该与中国进行接触,缓和局势,避免将中国逼入绝境。
核威胁与战争的边缘
苏联高层一直担心毛泽东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认为中国可能会采取极端行动。因此,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核打击,让中国感受到直接的威胁,才能迫使中国坐到谈判桌前。为此,苏联一方面秘密通知东欧国家可能会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以观察这些国家的反应;另一方面,苏联展开了报复行动。
1969年8月13日,苏联两架直升机和数十辆装甲车袭击了中国新疆裕民县铁列克地的边防巡逻队。这个挑衅事件让毛泽东深感震惊,局势已然进入战争边缘。
尽管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做好战争准备,中央领导层认为,苏联暂时不太可能发动全面战争。然而,苏联的报复行为却让中国领导层警觉。毛泽东认为,苏联此前入侵捷克的做法已证明其“先发制人”的习惯,因此,中国可能面临苏联的直接入侵。
毛泽东也清楚,尽管中国的装备远逊色于苏联,但中国的优势在于能够发动人民战争,广袤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民众也为中国带来了不小的抗打击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发展出了核武器,苏联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后果将无法预料。特别是苏联已经试探东欧国家的反应,中国深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的缓和与战争的停滞
随着局势愈发紧张,苏联突然传出愿意缓和局势的消息。苏联领导人柯西金飞往北京与周恩来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国内事务繁忙,根本无暇打仗,所谓的中国对苏联构成威胁完全是谣言。柯西金则主张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缓解紧张局势。
然而,毛泽东对这一消息并不信任,认为这可能是苏联的烟雾弹,意图迷惑中国,就像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曾派使臣到美国一样。因此,中国不仅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加紧了战备。10月14日,毛泽东转移到武汉,周恩来则带领军委办事组前往陕西。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防空演习和人员疏散。
然而,尽管局势一度紧张,最终这场战争并未爆发。1970年2月,苏联的核打击警报解除,世界恢复了平静。
战争未爆发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苏联最终没有发动战争呢?
首先,中国早已做好充分准备,拥有了与苏联抗衡的核武器。在核武器的威胁面前,苏联不敢轻易出手。毛泽东早在研制核武器时就曾明确表示,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中国不仅在核武器方面具备了反击能力,陆基导弹部署也让苏联深知中国能在边境任何地方发起进攻。
其次,中国的防御体系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广泛的防空建设,地下防空洞遍布全国。即便遭受核攻击,苏联的核打击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其次,美国的介入也是苏联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对美国产生了一定的忌惮。1970年9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向中国提供了苏联的军事活动情报。这让苏联意识到,如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很可能会采取相应反制措施。
最后,苏联发动战争并不会带来实际的利益。为了攻打中国,苏联至少需要投入数十亿吨级的核武器,而这种规模的打击不仅会对苏联自己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反对。即便苏联能够摧毁中国,结果也只会让其陷入国际孤立。
因此,综合种种因素,苏联最终决定不对中国开战。
这场危机虽然没有爆发成战争,但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毛泽东在1970年后依然认为苏联威胁未除,因此从实用主义出发,决心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而美国也开始释放友好信号。中国的外交政策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布于:天津市股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